
▲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学术报告会现场。
10月21日,由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承办的2019年山西省科协年会分会场活动——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学术报告会在太原理工大学举办。全国政协常委、山西省科协主席周然,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庆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华,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温万一等出席会议。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太原科技大学校长卫英慧, 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李玉贵分别主持会议。
▲周然讲话。
▲黄庆学致辞。
开幕式上,黄庆学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学术报告会是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在山西省科协的指导下精心筹划举办的。山西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希望与会院士专家能够走进山西,与我们交流互动,为我们指点迷津,指明今后发展的方向,促进人工智能在山西的发展。
周然在讲话中表示,本次会议的目的是按照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部署,结合实际,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的一次极好的尝试,也是学会工作如何更好地切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一次实际行动。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到山西的企业、高校熟悉情况、指导工作,为今后合作增加认识,奠定良好基础。祝愿会议能够交流新思路、凝聚新共识、拓展新合作,共创山西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丁文华院士以《AI+5G助力装备制造业发展》为题作报告。
在会议报告环节,丁文华院士作《AI+5G助力装备制造业发展》主题报告。他指出,工业制造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次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图像处理的AI技术已成为各行业落地的核心应用,比如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AI技术工业应用需要的三要素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依靠云平台的算力和结合大数据的数据集,其中数据集是关键因素。此外,5G技术的高带宽、低延时、快速响应等特点非常适合工业制造不同场景的应用,包括物联网、无线工业相机、远程控制、云化机器人等。他认为,下一步必须完成AI、Big data、Cloud等多种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总目标。
▲欧阳劲松为智能制造相关研究提建议。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十三五”规划先进制造编写专家组成员欧阳劲松详细介绍制造业相关概念、数字工厂/智能制造参考模型、智能制造标准化和实施路径、人工智能等赋能制造业等方面内容,并指出智能制造的目的是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能耗、缩短周期,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最终实现制造系统的自感知、自组织、自适应、自决策。他强调,发展人工智能要把安全因素作为重要考量。
▲刘家斌解读智能制造及AI应用相关内容。
浪潮集团首席咨询顾问刘家斌解读了智能制造及AI应用。他认为,智能制造与AI很火,但是,装备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还需要理性分析、判断、规划和实施。一是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产品开发和核心生产制造领域。二是关注降本增效提质,机器替代人工要考虑成本,要缩短交货期,考虑特殊工种的自动化,向服务转型。
▲孙立宁作《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发展》专题报告。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孙立宁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发展》为题做了专题报告。他认为,智能制造共要经历三个阶段,2020是数字化深化应用阶段,2025是互联智能阶段,2030进入自主智能阶段。机器人正在向高性能、智能化方向发展,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3D等新技术的融合,使得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机遇与挑战并存。他指出,在智慧生活方面,机器人正成为人的重要助手;在医疗方面,机器人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将使医疗模式发生质变;在工业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大国。
▲付国军介绍智能矿山建设关键技术。
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国军介绍了智能矿山建设的关键技术。他指出,智能矿山是对生产、安全、健康、技术和后勤保障等进行主动感知、自动分析、快速处理的信息化无人矿山。关键技术包括现代通讯技术、地理信息GIS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现代化传动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智能矿山建设的特点是以无人值守为目标,提升矿山安全水平;以无线化专网构建的信息传输平台,解决移动设备的信息交互;以一体化管控平台为大脑,统筹安全生产;以一个标准为纽带,打通管理层与控制层数据链;以开放的公共数据库为基础,便于多方打造合作平台。
▲姚建社(上)宣布学会工作,卫英慧(下左)、李玉贵(下右)主持会议。
会上,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姚建社宣读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筹建情况,并宣布委员会正式成立。(来源:山西科技传媒集团 张瑶 杨凯飞)